说到垃圾分类,人们都说难,其原因可以归结为3个:一是垃圾分类意识欠缺。人们习惯将家庭的各种垃圾集中在一起统一扔掉,对于垃圾如何分类、是否分类并不关心。二是环境卫生保洁人员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分拣,因为垃圾混在一起后再分拣难度大,且分拣垃圾并非环境卫生保洁员的主要工作。三是城市和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地方政府给予的补助杯水车薪,有的甚至没有补助。
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建议做好全过程分类。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各阶段进行垃圾分类。源头控制,就是从家庭开始进行分类;过程管理,就是在垃圾装车、运输过程中再次分类;最后到末端的垃圾处理厂,还要进行分类。如通过分拣机把纸张、纸箱等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把菜叶等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只把少量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填埋。
二是加强宣传,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教育是重点。可通过广播、电视台、报纸、新媒体等平台向社会宣传。如厦门市印刷了5.5万册垃圾分类宣导手册,免费发放给市民。同时,建议把垃圾分类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中。
三是建议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提高现有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建议实行计量收费,按垃圾重量进行收费,以每个家庭实际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准。长期以来,垃圾处理一直被视为公益事业,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政府。而作为垃圾主要产生者的市民和企业却相对较少地承担污染责任和处理费用。
建议采用阶梯收费的方式,鼓励市民和企业从源头实行垃圾减量。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收费标准较低,如济南市,目前执行的仍是1997年的收费标准,每人每月6元,而实际的处理费用高达数十元。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每吨垃圾的处置成本已接近500元。收费太低不利于从源头控制垃圾分类。
四是学习借鉴国外的做法。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为将这套复杂的分类系统传给下一代,德国的学校老师和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如今,德国垃圾分类从法律、法规到居民参与、具体实施,其完善程度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在瑞典,几乎所有住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街边都设有不同种类的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同时,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厨余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
五是垃圾分类必须因地制宜。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属地管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构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